全球聲音藝術資訊網

亞太台灣
   香港
   日本
   
澳大利亞
美洲美國
   加拿大
歐洲奧地利
   
比利時
   德國
   西班牙
   芬蘭
   法國
   
匈牙利
   義大利
   荷蘭

   挪威
   
波蘭
   瑞典

   英國

簡  介
參考書目

 
歐洲->德國->組織
 
 
KLANGKUNSTFORUM PARK KOLONADEN

這是位於柏林Potsdammer Platz的聲音藝術畫廊所作的網站,由網站首頁便可看出強烈的當代藝術風格,許多懸掛著的喇叭更顯示出這是一個以聲音為主要創作元素、探討聲音更種可能性為精神的作品。網站中並有與畫廊所選擇的藝術家,如S.Auinger, B.Odland, Andreas Odland,Hans Peter Kuhn, Ulrich Eller, Bernhard Leitner, Christina Kubisch等人的背景檔案、創作概念,甚至可以在線上欣賞到其影像作品,更可以看到不同的創作者對於聲音和當代藝術創作,皆展現出不一樣的觀念與聲響的交流,更證實了聲音藝術創作無遠弗屆的特性。
http://www.klangkunstforum.de/
     
 
MeX

梅克斯實驗音樂組織( MeX -Musik experimentell)是一個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支持當代電子互動音樂及視覺藝術。由於這個組織本身並沒有展示空間,它們所策劃的活動全部與該國和國際其他團體共同合作於其他空間展出。自從一九九九年以來,來自亞洲、澳洲、歐洲及北美的藝術家皆曾參與MeX共同合作策劃。
http://www.mexappeal.de/
     
 
 
RASTER-NOTON

德國「光柵•諾頓」(RASTER-NOTON)廠牌於一九九九年成立後,以基金會機制推廣藝術家與其作品。促進聲音和藝術設計的發展。極微音樂是這個團體的風格,並與極微音樂有緊密結合。藝術家們實驗的計劃包括音樂、藝術、技術各層面,一九九六年起發行藝術概念的CD與刊物。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也是創辦人為Carsten Nicolai (Noto)。
http://www.raster-noton.de/
     
   
Selektion

Selektion是由兩位德國聲音藝術家阿欽•吾爾榭(Achim Wolscheid)和羅夫•威豪斯基(Ralf Wehowsky)所組成的廠牌。阿欽•吾爾榭曾在舊金山一個藝廊表演時,以一台手提電腦控制牆面上四周密密架設的細針,讓細針此起彼落的敲擊牆面產生環繞全場點點敲擊的聲響。

http://www.selektion.com/
       
   
Singuhr

德國Singuhr聲音藝廊自從一九九六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廣聲音藝術的活動。德國Singuhr聲音藝廊位於在首都柏林市的米特區(Mitte district)的一處集中著教堂、教會的所在地。至今總共已舉行過二十二檔展覽,每一檔展覽都有極具獨特風格、經常獲得前來欣賞的觀賞者相當好評,其中最值得一提、最為重要的展覽,是一九九八年在帕洛其爾教堂的鐘樓所進行的聲音藝術裝置展。帕洛其爾教堂是一座內有柱廊及至少三條走道的大教堂,其中大部分(自大門至祭台)裡舉行的展覽,真的是一個頗能啟發靈性的場所。
http://www.singuhr.de/
       
   
Trente Oiseaux

柏納•昆特(Bernhard Guenter)一九九五年所創立的聲音藝術廠牌Trente Oiseaux,是他接受了另一位聲音藝術家、也是他的朋友法蘭西斯科•洛培茲(Francisco Lopez)的影響:「為什麼你不成立自己的廠牌?」,於是在一九九五年時因緣際會地遇到一位創作者,便著手成立Trente Oiseaux廠牌為這位創作者發行音樂作品。一九九五年末,Trente Oiseaux已經發行了四張CD。
Trente Oiseaux所發行的聲音藝術作品特色如下:非常好的音質、相當特殊且有創意的包裝,不論在CD的壓製過程或封面紙張的選擇、印刷上,以品質取勝是這個聲音藝術廠牌的重點。

http://www.trenteoiseaux.com/
       
   
T-U-B-E

德國的當代藝術相當蓬勃,而藝術之間的跨視覺、跨聲音、跨多媒體等藝術領域的實驗創作、前衛觀點更是屢屢令人驚艷──德國當代畫廊當終究不乏許多聲音藝術展眼活動,並且不會只有聲音呈現,往往創作者也會觸類旁通地發展影像、肢體互動表演,這一個現象由以上幾個歐陸網站皆可以看出,前來欣賞的觀眾經常也可以分享到藝術家對於觀念與創意的自由開發與喜悅。位於德國慕尼黑的T-U-B-E 畫廊主要以現代藝術、表演和新音樂/即興音樂演出為主的藝術空間,同時有聲音藝術方面的展出。
http://www.stadtgalerie.de/sg_html/sg_a-home.htm
       
   
ZKM

作為一個文化機構、藝術與媒體中心,德國ZKM在全球藝壇有一定的位置和份量。在其中的展覽活動反映了科技資訊的快速變遷和現實生活、社會環境互動,在ZKM中整合了創作、研究和展覽。ZKM中有一個相當特殊的單位,稱之為「聲音與原聲機構」(Institute for Music and Acoustic)。ZKM的成立可以追溯至一九八○年,當時德國便想成立一個媒體與藝術的研究中心,一九八六年有一群政府官員、大學教授集結並逐步建立該中心的藍圖,在不斷的整合與溝通之下,終於在一九九七年正式成立。
http://www.zkm.de
       
   
Zum Klang-Kunst-Festival UND

此網站「Zum Klang-Kunst-Festival UND」介紹德國維斯巴頓市(Wiesbaden)的聲音藝術表演活動,英文即為sound art Festival AND 藝術節。自從一九九七年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其宗旨是將藝術與聲音結合,運用聲音、雜音、至新媒體當中,形成另一個變種全新的創作素材。
http://www.klang-und.de/
       
   
歐洲->德國->創作者
 
   
Bargeld, Blixa

一九五九年生於柏林的比立克薩•巴爾吉德是「新建築倒蹋」成員之一,主要負責人聲部分,他的嗓音特殊,曾與其他著名樂團如"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赴日本、南北美及澳洲表演,他同時也嘗試寫作、作曲、演出等多方面創作,是一位頗有才華、不受成規拘束的創作者,對於影像和劇場也多所涉足。比立克薩•巴爾吉德可說是「新建築倒蹋」的核心成員,由於對美學有套自創的看法,加上充沛的行動利,他將自己的理念多角度地發揮在創作上。

http://www.blixa-bargeld.com/
       
   
Behrens, Marc

馬克•貝崙不但是一位聲音藝術家、同時也是擁有視覺藝術功力底子的設計者。在馬克•貝崙的聲音創作方面,由於他習於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收集聲音作為創作元素,並且他特別喜愛至大自然如田野、森林、山中、湖水旁,或者是城市的地下街、鬧區、百貨公司、餐廳等等地方收音,這些環境聲響所呈現的氛圍完全不同,而在她嫻熟的電腦技術剪輯之下,往往會很精準的達到我所想要表現的效果。馬克•貝崙並以電腦作曲、裝置表演、加上錄影互動作品、往往聲音創作會與許多設計的圖像一起呈現。
http://www.mbehrens.com/
       
   
CO Caspar

生於一九三六年的克•卡斯培爾,在柏林和瑞典兩地居住。他有深厚的古典音樂基礎,加上相當前衛的電子音樂技術和使用現代設備的技能,形成他獨樹一格的創作風格。他對待聲音的態度是實驗性而開放的,也會以聲音器材來在空間中從事現場裝置,將聲音的直覺、感受性用機械及電子器材傳達出來。對克•卡斯培爾而言,創作一件作品就像孕育一個小孩一樣﹔有件著名的作品「bLOWER」是以植物樹脂來連結塑膠、金屬的物品,然後用吹風機製造壓力史其中的物件彼此因壓力發出聲響,這可以說是克•卡斯培爾自治的發聲器。
http://www.kaon.org/co_caspar/index.php
       
   
Einsturzende Neubauten

德國工業樂團「新建築倒蹋」一九八○年代成軍於柏林,是個主要以工業生活的聲響創作元素的多媒體藝術組織,曾與日本舞踏白虎社演出。這個團體成立至今已超過二十年,他們對於聲音創作看法是:「和諧是一種表現方式,而我們的音樂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拓展另一種和諧的概念,用各種聲音元素來嘗試另一種實驗。」一九八○年四月一日的第一場表演就稱為「新建築倒蹋於柏林的月夜」,他們回想起來,許多在舞台上產生的效果都是偶發而即興的,但皆出於他們對於創作的動力,一股不被束縛的動力促成他們完成了獨具特色的創作,但隨後「新建築倒蹋」越來越講求精準的表現,從這個網站中還可見到其對視覺設計的特殊品味及創作概念。
http://neubauten.freibank.com/
       
   
Guenter, Bernhard

德國聲音藝術家柏納•昆特生於一九五七年,十二歲時就開始學習打鼓,十七歲時遷居至巴黎之後開始玩吉他,並且受教於法蘭西學院(College de France)與法國IRCAM組織的皮耶爾•波勒茲(Pierre Boulez)。柏納•昆特經常留連於IRCAM的圖書館、以及龐畢度藝術中心,研究當代音樂作曲技巧。他一九八七年時回到德國,開始運用電腦於音樂創作上,四年後發表的首張CD躍居THE WIRE聲音藝術刊物中的全球一百張熱門創作。一九九六年柏納•昆特成立了自己的廠牌TRENTE OISEAUX。
柏納•昆特對創作聲音藝術的看法如下:「我始終覺得藝術的創作就是將聲音、石頭或身體等等素材,形塑到一個恰當而特殊的狀態。讓一個聲音占有它的時間,讓一種顏色占有它的空間,使用語言──詩句──來傳達它們,然後讓形式將這些元素的狀態組成,並達到傳透你的心靈的功能。」

http://www.bernhardguenter.net/
       
   
Langebartels, Rolf

洛夫•蘭吉巴特爾(Rolf Langebartels),一位藝術的實驗者、聲音雕塑者。
所謂聲音雕塑顧名思義,即將音源當作媒材,用電子技術及手法予以精緻拼貼、雕塑成環繞空間場域的結構。蘭吉巴特爾流動性的聲音作品、現場電子混音、電子原音創作,皆獨樹一幟。

http://www.floraberlin.de/rlangebartels/
       
   
Maubrey, Benoit

班納•莫柏瑞(Benoit Maubrey),圖像作品、表演者以及電子原音創作者,自從一九八三年以來,班納•莫柏瑞以其柏林為基地的工作室「AUDIO GRUPPE」已建立了電子原音風格,
所使用的器具包括有巨大聲響的喇叭、擴音器和257 K的取樣器,使他們可以直接吸收其環境中的現實聲響、人說話的聲音以及多元表演。他們同時架設雷達收音器、接觸麥克風以及光感應器、電子迴音器以製作、混音。因此,莫柏瑞有時在戶外、有時在室內的表演是一個環繞全場的聲音裝置。
http://home.snafu.de/maubrey/
       
   
Schaefer, Sabine

這個網站不只呈現這位藝術家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呈現了媒體藝術領域中,聲音藝術科技的源流演變及歷史。其聲音藝術"TopoPhonien"創作計劃的理念用空間中不同位置置放的喇叭用擴大機播放出來,他將這樣創作出來的聲響稱之為"Raummusik"。
http://www.sabineschaefer.de/
       
   

Stockhausen, Karlheinz

德國音樂家卡爾赫恩茲•史塔克豪森是當代聲音藝術最具代表性的開創者。由他幾件作品為例,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的電子音樂作品「年輕之聲」(Gesang der Junglinge)藉由電子合成的聲音,組成密集的聲樂,以及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創作的「星期二的光線」(Dienstag aus Licht)可以了解,這位德國音樂

創造了相當多影響本世紀的聲音藝術新風貌。
卡爾赫恩茲•史塔克豪森一九五三年出生,獨創地發展出多重聲調的混音,成了歐陸新音樂的領航者,即使在今天聽來,也仍然令人訝異於他作品中的前衛性。而史塔克豪森晚期的作品更加跨越音樂形式的領域,作了更自由的嘗試。

http://www.stockhausen.org/

       
   
Tietchens, Asmus

知名的德國實驗音樂家Asmus Tietchens,自從一九六○年代便一直創作至今、十分活躍,擅長機械媒材營造氛圍、抽象的風格著稱。Asmus Tietchens的作品跨足許多音樂風格,包括:古典樂風、電子音樂、當代極限音樂……等等,他的創作觀點為:「我並不想在音樂中營造某種氣氛,也不是要在音樂中說故事,沒有要傳達任何訊息。我的音樂就是『音樂』本身,大家欣賞的聲音的本質。絕對的聲音。」他的聲音作品帶有一種精細的特質,相當專業的手法雕塑出來的成熟作品。
http://www.tietchens.de/
   
歐洲->德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