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起源於對父親的懷念,透過兒時記憶與現代藝術的對話,進行反芻。

 

藉由對電影海報的擦拭,表達對商業、媒體重複、量產的反動,並從中追尋新的意義。

 

不預設立場、機械性的擦拭動作,同時是一種精神上的修練與生活的反射。

 

保留與擦拭去除的拿捏,憑藉對於圖像的敏銳度,擺置一旁的木馬,是象徵兒時記憶的符碼。

 

戴明德從過去以油畫為主的創作,逐漸發展至今的過程。
 
 

戴明德千禧年個展創作過程 讓您搶先目睹

【1999. 12.31在地實驗訊】戴明德將於千禧年的第一天,在嘉義文化中心的外牆展出作品,我們深感榮幸可以帶著攝影機至其工作室,率先目睹其作品完成前創作過程,你會看到戴明德帶著防毒面具擦拭其極具現代感的作品,與其訴說兒時記憶的創作動機形成有趣而鮮明的對比。

戴明德在嘉義的鐵道旁租了一個倉庫,以此作為創作的工作室,說是工作室,其實整個倉庫更像是件大行的裝置作品。他將牆壁漆成白色,屋頂裝置投射燈,門前兩旁種了鮮花,外表與內部都已脫離倉庫原有的面貌,反倒有點像是未完工的畫廊,有人謔稱其為「玫瑰花房」。

這隱約透露其溫柔敦厚的性格,也同時反映在其創作動機之上。過去戴明德的創作媒材以油畫為主,內容環繞在家庭、親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了研究所之後,為尋找一種固定的創作語彙與目標內容,選擇了以單純的線條為符號,對抗因為不確定所產生的恐慌。

後來更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中,發現使用甲苯擦拭過去展覽後盛下的DM 、海報等印刷品,造成有趣的新畫面,藉由去除印刷品上的油墨,這樣的減法藝術表達對於資本主義之下,商業、媒體不斷重複、量產的反動,並從中尋求新的意義。

而這樣不預設立場、機械性的擦拭動作,同時是一種精神上的修練與生活的反射。他在進行這樣重複的行為,也像做家事一般,讓他回憶起父親出海捕魚為了家庭家計,以及母親經年累月打理家務的辛勞,而他冒著吸入甲苯可能致癌的生命危險從事創作,也是為了妻小。這其中充滿台灣傳統社會的固有美德。

戴明德說,這次的展覽,是他的兒時記憶與現代藝術透過歲月的對話,所進行的一次反芻。然而如果沒有透過這次的採訪,我們看見的是戴明德簡潔光亮、充滿現代感的作品,反倒不容易感受到他意欲表達的傳統美德與鄉愁感念,我們實際感受到的是特殊光影反射的抽象氛圍、造就的自我藝術符號。

因此,我們也不禁要問,究竟現代藝術是形式上的現代,抑或觀念上的現代?而這次展覽中所反映這樣形式與文本的疏離,又意味著什麼?

 

(阿如阿銘嘉義採訪報導)